设计、施工要点:
钻孔:方向宜尽量与岩层主要结构面垂直。钻孔孔径比杆径大15mm。孔位允许偏差为±15~50mm深度应大于锚杆设计长度10cm,孔深允许偏差为±50mm。
水泥砂浆:一般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砂子粒径不大于3mm,并过筛;砂浆强度不低于M20;配合比一般为水泥:砂:水=1:(1~1.5):(0.45 ~0.5)。粘结砂浆应拌和均匀,并调整其和易性,随拌随用。注浆管应插至距孔底5~10cm位置,随砂浆注入缓慢匀速拔出。注浆体积应略多于需要体积,将注浆管全部抽出后,应立即迅速插入杆体,可用锤击或通过套筒用风钻冲击,使杆体强行插入钻孔。杆体插入孔内的长度不得短于设计长度的95%,实际粘结长度不短于设计长度的95%。
杆体到位后要用木楔或小石子在孔口卡住,防止杆体滑出。锚杆安设后不得随意敲击;终凝以前不得在端部悬挂重物;水泥砂浆终凝以后安装垫板。

锚杆锚固的特点锚杆支护是一种安全、经济的支护方式,它是以锚杆为主体的支护结构的总称,它包括锚杆、锚喷、锚喷网等支护形式。其技术就是在土层中斜向成孔,埋入锚杆后灌注水泥(或水泥砂浆) ,依赖锚固体与土之间的摩擦力,拉杆与锚固体的握裹力以及拉杆强度共同作用来承受作用于支护结构上的荷载。锚杆支护以其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成本低和对工程适应性强等特点,在土木工程(包括采矿工程) 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锚杆锚固是在地层中,通过锚杆将结构物与地层紧紧连锁在一起,依赖锚杆与周围地层的抗剪强度传递结构物的拉力,使地层自身得到加固,达到保持结构物和岩体稳定的目的. 与传统的支护方式相比较,锚杆锚固技术有其自身的鲜明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