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金属件、木件、聚合物件或其他材料制成杆柱,打入地表岩体或硐室周围岩体预先钻好的孔中,利用其头部、杆体的特殊构造和尾部托板,或依赖于黏结作用将围岩与稳定岩体结合在一起而产生悬吊效果、组合梁效果、补强效果,以达到支护的目的。
锚杆的支护效应
锚杆(索)是用金属或其它高抗拉性能的材料制作的一种杆状构件。(1)支承围岩;(2)加固围岩;(3)提高土层间摩阻力,形成“组合梁”;(4)“悬吊”作用。施工顺序:施工准备 → 初喷砼面上标注孔位 → 钻孔 → 清孔 → 往孔中注入砂浆 → 插入杆体 → 固定杆体、待强 → 安装垫板

砂浆锚杆钻孔直径应比锚杆直径大15mm,过小则杆体难于插入,过大则砂浆在杆体插入时易流出,造成砂浆不饱满,使锚杆与孔壁粘结不实,降低固结力、搞拔力,甚至出现杆体活动,失去锚杆作用。因此钻孔直径未达到要求的应返工。注浆时注浆管应距孔底5-10cm处开始注浆并随水泥浆的流入缓慢均匀地拔出,以防水泥浆不连续不饱满,其它各类锚杆要确保其锚头、托板、螺母、药卷功能有效。5)钻孔作业应选技术水平较高的人员操作,以正确掌握钻杆方向,使锚杆安设后能与岩层主要结构层面保持垂直。